敦煌遗址矗立在西北沙海,透露着神秘的色彩,吸引无数人为它驻留。敦煌莫高窟——一切梦的开始,少年当年的惊鸿一瞥便成为了他一生中再也无法割舍的情怀。从初遇到成为如今毕生的追求,少年纯真的初心与坚定的选择,让我们看到了属于新一代青年的热血。少年追逐梦想的背影比天高;少年不因未知而止步的身影比海浪更有力量。今天,便让我们一起走近永信贵宾会城建与环境学院校友陈凯源博士生的传奇经历。
陈凯源,男,广东东莞人,2017年6月毕业于永信贵宾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2018年9月,研究生在读于西北师范大学中国史专业,2021年6月硕士毕业后,博士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史专业,曾在《形象史学》(CSSCI)《中国美术研究》(CSSCI)《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民族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主要研究方向为:敦煌学,佛教石窟考古。
初遇敦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9岁那年,一次偶然的西北之旅,陈凯源来到了敦煌莫高窟,16窟里的千佛壁画让他心绪莫名,不知所以,细细观摩觉得这些壁画很有意思,产生了兴趣。在暑假之旅结束,开始新的学期后,敦煌的记忆也逐渐模糊。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选到了吴健老师的“国学”课程,在开课后的某一天,老师讲到敦煌学,听到敦煌,便唤起他关于敦煌旅行的记忆。后来,他爱上了敦煌,迫不及待的想要了解关于敦煌的一切,甚至每年腾出时间一定要去看看敦煌,对敦煌了解的越多,越被敦煌的魅力所吸引。那时候,陈凯源想,我一定要考去西北,去敦煌身边感受更多敦煌魅力。
追梦之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从出生到大学,陈凯源各个阶段的生活和学习都没有离开过东莞,但是当他去到敦煌后,对气候、饮食适应得也很快。他的父母是比较开明的家长,从小到大很多事情都让他自己决定,知道他想去兰州上学的想法后,父母的态度也是只要你自己能考上就可以。父母给她提供了宽松的家庭环境,让他可以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是父母给他最大的支持。陈凯源谈到,非常感激父母给我所创造的生活环境。他甚至经常开玩笑跟别人说,要是换成别人父母,早已经被打断腿关在家里了。
陈凯源对敦煌文化的痴迷程度相当高,他回忆,在城院的那几年里,对敦煌的一切都充满着兴趣。当时能在城院图书馆里检索到的有关敦煌的书基本都被他翻过一遍,家里还买了不少敦煌相关的书籍和画册,同时网上有关敦煌的纪录片也都会去看。另外,除了每年去一次敦煌之外,每当有城市如香港、深圳、上海、成都举办的大型的敦煌展览都会专门花时间去看。同时他感概,以前看敦煌看洞窟,很多时候是带着好奇、兴趣随心所欲地看,而现在更多是带着问题带着学问去探索研究。因此,对敦煌文化也有了更系统的了解,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人文精神、价值理念,对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深入敦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考入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后,陈凯源师兄主要研究方向为敦煌石窟的壁画图像,通过这段时间学习,陈凯源师兄认为图像作为不受时空限制的信息载体,具有真实性、直观性的特征,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材料,许多壁画图像的内容反映的正是历史时期人民群众现实生活的真实场景。陈凯源谈到,就敦煌文化而言,像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这些老前辈,以及那些长期扎根大漠,一辈子在敦煌工作的学者们,他们才是真正的敦煌文化的守护者和研究者。这些前辈学者都是他学习的榜样,他以前就特别喜欢看他们的自传,看他们当年在条件艰苦的环境下如何继续坚守在敦煌,坚持自己保护敦煌、研究敦煌的事业,而他目前还只是一个刚刚正式踏入这个圈子的学生,说不上什么守护者和研究者,只是足够幸运可以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他希望自己博士毕业之后能够留在西北,继续潜心研究敦煌文化。
陈凯源谈到,敦煌文化是多种民族文化交汇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地域文化,是各种文明长期交流融汇的结晶,不仅具有地域性,也具有国家性,更具有世界性。作为敦煌文化主体的敦煌石窟,其不仅仅是表象的佛教图像和艺术品,当中还涉及到的历史、考古、宗教、艺术、绘画、民族、语言文字等多学科的内容,涵盖古代社会民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因而敦煌藏经洞出土的文献、石窟中的壁画被誉为我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如今,我们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人文精神、价值理念,对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激起文化共鸣,激发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回顾城院时光——尊师教诲,学海无涯
陈凯源师兄感慨到,在城院最珍贵难忘的时光是在实验室做实验,和班上同学组队参加学校和东莞市举办的生物化学实验竞赛。还有当时有不少老师都知道他特别醉心于敦煌文化,班主任王惠娟老师、任课老师胡静姝老师和其他老师们都很乐意让他在课堂上介绍敦煌文化。这些经历可以说对于当时正准备跨专业考研的他起到很好的支持与鼓励。陈凯源学长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如果要考研就要分清楚自己是因为兴趣还是为了日后发展,如果是因为兴趣而去选择跨专业考研可能会对之后找工作有一定影响,但如果是为了找工作而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即使考上了,日后的求学之路也会很难熬。所以说考研路上都有取舍,但我们还年轻还有资本所以尽可能去做想做的事才是最好的。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作为当代大学生,陈凯源师兄用自己传奇的求学经历告诉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追梦少年,永不止步!
( 一审:曹镭 二审:叶云峰 三审:万文双 )